Xinzhi aka. Zee 🤗

Stay up-to-date with the latest tech trends and tools – your daily memo for all things coding, no-code, and gadgets.

4 年 10 万公里特斯拉 Model 3 进口长续航体验总结

在新年到来之前的几天,我从北京出发,开车自驾了几千公里回到了我的广西老家,行驶的总里程已经超过了 10 万公里。全程视频可以查看我的 YouTube 频道 / B站,欢迎订阅关注。本文将稍后更新视频版。 那么,特斯拉 Model 3 行驶 10 万公里之后会有什么变化呢?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! TLDR: 电池损耗:续航小幅衰减(5%),目测减少了 30 公里续航; 外观变化:白色车漆略微泛黄,和同款新车对比时比较明显; 维修养护:轮胎、前轮转向、白色皮内饰和驾驶位座椅、中控显示屏、挡泥板。 车辆配置: 选配白色车漆和白色座椅内饰; 选配 FSD 全自动驾驶套件; 长续航 - 18 寸标配动力轮毂; 松下电池,好像是 74 度电版本。 下面我们将对电池损耗、外观变化、维修养护、车机系统和辅助驾驶、Bugs 等方面进行总结。最后,我将分享我的车机系统配置以及换车的展望。 1、电池损耗 这是 2019 年首批进口长续航车型,新车标注 NEDC 贴牌续航 668 公里,提车时车内表显 EPA 续航 521 公里。10 万公里的感受 EPA 续航预估非常准确。 续航里程随驾驶习惯变化相应波动,521 公里续航只在提车后第一个月看到,后续表显再没看到这个数字了,整体印象是 480~490 左右。 目前,充电 50% 时,表显续航 249 公里,理论上充满 100% 时,续航接近 500 公里,但这只是参考数字。10 万公里后,最近满电后表显 468 公里,没有经过科学测量,按表显估算续航似乎少了 30 公里左右。但我认为这个数字是可以接受的,实际行驶里程仍可超过 400 公里,剩余 30~50 公里左右的续航去充电。最近 1 万多公里的能耗为 138Wh/km,相当于 1 度电可行驶 7 公里左右。 日常充电 80% 以上比例使用直流快充,自备随车充临时使用。...

January 30, 2023 · 2 min · Zee

2023 年个人谋生的奇技淫巧

因为一直把「奇技淫巧」这个词记错为「奇巧淫技」,输入法可以拼出来很难发觉记错了,为了修正这个问题我就用正确的拼写放入本文标题,可能和我本来想要表达的意思有一些出入。 大致说来,就是 2023 年打算做点什么,怎么做,以及为什么。 因为 2022 年底冒出来的 ChatGPT,才会有这个博客站点,在本文之前两篇短文都是 ChatGPT 根据提示(Prompt)自动生成,再简单修改了一下就发布了。近期也换成了 Notion,更方便内容编辑。 内容创作的门槛越来越低,创作才更加可持续;更早在用的 GitHub Copilot 也会让你写 Bug 更轻松。 继续上一篇文章关于「可持续生活方式」的观点,展开这篇文章的正文。如果你没有看过,建议多花两分钟先看看 p2。 TLDR;主要做内容创作和技术开发,时间分配上应该是 8:2 的关系。营销推广是确保投入可以得到回报的关键,应该始终贯穿,但目前没有具体的方案,尝试在基本正确的方向上努力吧。 1. 内容创作 Workbene:分享效率工具和工具背后创造者的故事 https://workbene.com Workbene 是我的早期创业项目,想法是做一款企业协同工作台,开始的时候有团队有投资,产品出来没有客户没有收入也就也就了,只剩下个域名。 接下来尝试做手先做内容,后续推出基于分布式任务的轻量协作。 临渊羡鱼退而结网,工具做不好就多看看别人都是怎么做的,这个过程希望来可以和更多人分享,所以考虑先做个内容网站。 YouTube:「xinzhi万里行 - 和你一起开启下一个挑战」https://youtube.com/@xinzhixiang (+ B 站链接) 主要做电车出行生活方式的内容,可能是因为疫情,几度搁浅。现在做视频越来越卷,我的视频短期内仍主打电车的长途出行体验,尝试分享旅程中的故事。 近期的视频内容应该就是春节电车回家囧途了,单程 3000+ 公里,来回又是一个万里出行,感兴趣的朋友们可以先关注上,行程即将开启。 过去很多年,YouTube 是主要内容消费的场所,每天可能都会刷三五个视频,作为重度消费者,希望参与其中成为创作者。过去我的频道也发布了 30 多个视频,全网粉丝四舍五入有 1000,播放总量 10 万+,可以说成绩非常一般,继续努力吧。 Twitter: https://twitter.com/xinzhi 日常不用微信就换成 Twitter 了,关注我的 Twitter 可以跟进我的动态,基本什么乱七八糟的内容我都会往上发的,看看之前的内容就知道了。不过后续会多考虑固定主题,特别想把 2/3 的内容换成英文来发。 马斯克收购 Twitter 前,曾经放话要把 Twitter 改造成一个通讯协议,如果这样,开发者提早准备入场,应该会有新一轮机会,虽然不知道是什么机会。TaaS 了解一下? 2. 技术开发 useApp.me:Remote-controlled Web Apps. http://useapp.me 引用我年初的一条 Tweet:...

January 14, 2023 · 1 min · Zee

可持续生活方式

谈到可持续发展,通常指的是人与自然的共存方式。可持续的生活方式不仅关乎与大环境的交互,更重要的是从个人的角度出发:如何获取收入,以及如何利用收入来改善生活状况。 疫情这几年可能大家都过的不咋太好,让人更加憧憬有一种可持续的生活方式。 从收入持续性的角度来看,有几种职业可以产生持续收入: 内容创作:这种职业中,有一些人可以从撰写文章、编辑内容等工作中获取收益。内容创作不仅仅是写文章,还包括上传视频,比如 YouTube 和 Bilibili。视频创作虽然困难,但也更能满足当下的消费习惯。 网络营销:拥有网络营销技能的人可以利用网络为客户推广产品,获取收益。网络营销可以通过社交媒体、联盟营销和直接销售等方式获取收入。同时,还可以不断学习新的营销技能,以增加收入。 技术开发:开发人员可以通过创建软件、网站等,获取收益。技术开发可以利用自己的技能开发有用的软件和产品,比如应用程序和游戏,从而获取收入。 可持续生活方式可以帮助控制消费,开源节流以便提高生活水平。重新审视自己的日常消费,将钱投资得当,才能实现可持续的生活方式。

December 22, 2022 · 1 min · Zee

告别疫情

疫情期间,在国内工作生活旅行和回到自己的故乡,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。 在北京,常态化核酸检测,每三天就需要下楼做一次核酸检测。如果周末或假期想在家休息,不出门就可以少做几次; 在乡下老家,同样进行常态化核酸检测,根据通知每天都需要做。连续做 N 天,如果没有通知就可以间隔几天不做。这几年来,几乎也没有停止过长时间的核酸检测; 旅行途中,通常需要 48 小时的核酸检测证明。不同地方有不同的要求,比如行程码绿码和健康码。在全国各地都有几十种健康码,每到一地就要重新报备注册。 日常通勤和进入公共场所均需扫码。小区、学校和公园等地方,绝大部分只保留一个入口,并严格查验,封楼封村的状况随处可见。 现在,不用做核酸检测,无需扫码,出行和交通不再查验健康码、行程码等。除了大部分入口和路口还没有全部开放,出行基本不受影响了。 放开管控后,身边的朋友大部分都患上了新冠病毒感染。其中大部分已经恢复健康,继续过上正常的生活。放开管控,我个人觉得原因是真的管不住了,临近冬季才开始放开,并不在计划中。 接下来,新冠感冒和其他感冒病毒将会持续几年,甚至可能持续三五年或者十年以上。希望所有人都做好准备,并从此时此刻开始: 告别疫情,认真生活。

December 9, 2022 · 1 min · Zee